报告题目:量子力学是怎么建立的?
报告人:曹则贤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报告时间:2025年5月15日(星期四),下午 15:00
报告地点: 新勇学生活动中心二层报告厅
报告摘要:
自1872年玻尔兹曼将分子动能量子化并认识到其应被赋予哲学的意义后,量子的概念,包括功量子、热量子、能量量子、电量子等,便迅速弥漫了物理学的表达。1900年普朗克为黑体辐射问题引入了光能量量子,开启了量子论。量子论基于经典物理对辐射与电子的系统研究,其间最艰难的也是最惊人的成就是量子数话语体系的确立(始于玻尔1913,其后一个关键处乃为玻恩与朗德的晶体研究于1918年破除了平面型电子轨道的观念),最终导致了1924年玻恩在索末菲的Übermechanik、自己的Atommechanik之上提出了“Quantenmechanik”一词。这一年量子力学赖以发展的基础,即希尔伯特、库朗所著《数学物理方法|》面世。 海森堡在同日收稿的论文中即使用了Quantenmechanik一词,其关于塞曼效应、谱线色散与谱线强度的工作最终导致玻恩与约当构造了矩阵力学。与玻恩、海森堡在1924年同一期杂志上玻色的论文经爱因斯坦(1924,1925)和薛定谔(1925)最终号致薛定谔在1926年构造了波动力学 (另一源头为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说)。1927年泡利的两分量波函数的方程、1928年狄拉克的四分量波函数的相对论量子力学方程将量子力学的构造推向高潮,1930年冯诺伊曼对量子力学的公理化努力以及接下来外尔与维格纳将群论引入量子力学则使得量子力学成为了近代物理的思想基础与开拓工具。量子力学是人类智慧的顶峰之一,其过程中的点滴细节都隐藏着物理学工作者应该学会的思考与方法。
报告人简介:
曹则贤,男,1966年生;1987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1997年在德国Kaiserslautern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加入中国科学院物理所至今,现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在Science、Nature子刊等重要刊物发表研究论文一百多篇,另发表中文物理学教育传播论文两百多篇;著有《物理学咬文嚼字》(四卷),《至美无相》,Thin Film Growth,《一念非凡-科学巨擘是怎样炼成的》,《得一见机-抱一的原则性意义》,《惊艳一击-数理史上的绝妙证明》,《磅礴为一-通才型学者的风范》,《量子力学-少年版》,《相对论-少年版》,《云端脚下-从一元二次方程到规范场论》,《军事物理学》,《哲人思》,《黑体辐射》等书; 2019年-2023年开办过跨年科学演讲。